健康科普? | 中醫秋季養生,預防感冒
發布時間:2022-10-18 16:28:49 已瀏覽:2708次
秋風蕭瑟天氣涼,草木搖落露為霜。秋天,萬物趨于成熟,天高風急,地氣清肅,大地收容平定。中醫認為: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秋天養生應重在“收、養”,使神志安寧,收斂神氣,使肺氣清降。秋分后,天氣逐漸由酷熱轉為寒涼,白天雖仍有“秋老虎”的炎熱,但早晚皆可感受到涼意,在氣候濕熱的嶺南地區亦如此。
入秋后,早晚溫差較大,且氣候干燥易傷肺臟,以發熱、乏力、流涕、煩躁等為主要表現的秋季感冒開始肆虐。故宜調養身心預防感冒。
起居調養
秋季晝夜溫差逐漸變大,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,避風寒,保證頭、頸、腰背、下肢的保暖?!饵S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》:“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;順應四季規律,以達天人合一,早睡早起,保證充足睡眠作息。
精神調養秋天萬物凋零,肺與秋氣相應,同時五志歸屬五臟,肺在志為憂(悲),因此秋天易生悲傷之情。過度悲憂易傷肺臟,我們要保持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樂觀心態,積極向上,使志安寧,收斂神氣,避免產生憂郁、煩躁等情緒,健康度秋。
飲食調養
1.飲食有度秋燥傷肺,應盡量減少進食油膩、煎炸、燒烤、辛辣食物。多喝水,多吃白色食物如白鴨肉、蓮藕、山藥、薏米、蓮子、銀耳等,多食用滋陰潤肺的食物,如蜂蜜、枇杷、梨等。
2.適度飲水水是人體最基本所需,也是最重要的營養元素之一。秋季天氣干燥,易使人產生燥氣。而秋燥最愛攻擊肺,所以當燥氣上升時,咳嗽、哮喘、腹瀉、皮膚干燥等疾病首當其沖。秋季應多喝開水、淡茶等,以養陰潤燥,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。
3.吃蜜少姜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,不僅有利于咳嗽肺部疾病的康復,而且還可以防止“秋燥”對于人體的傷害,起到潤肺、養肺的作用。姜是好東西,過去有句老話“一年之內,秋不食姜;一日之內,夜不食姜?!苯獮闇卦镏?,多食易傷津液,秋季少吃。
運動調養
秋高氣爽,保持每日適當活動,如登山、散步、打太極、練習八段錦等,有助于疏解秋季郁悶情緒,提高肺臟生理功能,增強免疫力。
叩齒吞津,強腎滋陰“叩齒吞津保健法”是傳統中醫重要的養生術之一。古人認為“腎主骨”、“齒為骨之余”,腎強則齒??;反之叩齒能強腎壯骨。古人認為津液為腎中精氣所化,咽之能滋陰補虛降火。具體步驟如下:
1.叩齒:心靜神凝,摒棄雜念,全身放松,口唇微閉,心神合一,閉目,然后使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,一般以36次為佳。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。
2.攪舌:叩擊結束,用舌在腔內貼著上下牙床、牙齦、牙面攪動,用力要柔和自然,共攪動36次,可按摩齒齦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牙齦部的營養血供。
3.漱津:自覺有津液(唾液)產生時,不要咽下繼續攪動,等唾液漸漸增多后,口含唾液用兩腮作漱口動作36次。
4.吞津:漱津后,將津液分三次緩緩咽下,注意在吞咽時,意守丹田,好像把津液送到丹田一樣。每日可練三次,能起到強腎健脾,滋陰補虛的作用。
穴位保健
肺與秋氣相通應,同時肺與大腸相表里。所以秋分穴位養生仍以“補養肺氣”為原則;秋季易致咳嗽、口干、便秘,推薦養生穴位:肺俞穴和大腸俞穴。
1.肺俞穴
肺俞穴是肺臟之氣輸注背部之處,與肺臟內外相應,是治療肺臟疾病的重要腧穴,按摩肺俞穴有解表宣肺,清熱理氣,調肺和營,補勞清熱等作用,秋季易傷肺致咳嗽,常揉按肺俞穴,可宣肺止咳。定位:在背部,當第3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操作方法:每晚臨睡前端坐椅子上,兩膝自然分開,雙手放在大腿上,頭正目閉,全身放松。吸氣于胸中,兩手握成空心拳,輕敲背部肺俞穴數十下,同時用手掌在背部兩側由下至上輕拍,持續約10分鐘。
2.大腸俞穴
大腸俞為手陽明大腸經經氣匯聚之處。大腸為“傳導之官”,能調節水液代謝。按壓該穴位能緩解腸道不適等癥狀。秋季易致大腸干燥而便秘,常揉按大腸俞穴,可通大便。定位:在腰部,第4腰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操作方法:雙手上下擦揉兩側大腸俞穴,每次3-5分鐘,以局部自覺溫熱感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