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病夏治正當時,溫陽驅寒三伏貼!
發布時間:2022-07-15 15:47:24 已瀏覽:4417次
三伏貼
一年四季中,以夏季的氣溫最高,而夏季之中又以三伏天的氣溫最高。三伏天是小暑與處暑之間氣溫最高的時段,可分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中醫學認為,“人與天地相應”,在三伏天采用辛溫類中藥進行穴位貼敷即三伏貼,可以在順應四時變化的基礎上達到預防或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初伏:7月16日—7月25日中伏:7月26日—8月4日末伏:8月5日—8月14日
適應癥
三伏貼主要適用于中醫辨證為虛寒證者,根據異病同治的原則,三伏貼可用于預防或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?。ㄈ缏灾夤苎?、哮喘、過敏性鼻炎)、消化系統疾病,以及兒童或老年人體虛感冒等。
禁忌癥
三伏貼的使用禁忌,可大致分為禁用和慎用兩種類型。禁用:①中醫辨證為實熱證者;②感染性疾病者;③貼敷部位皮膚潰瘍或有創面未愈者;④對貼敷藥物或敷料過敏者;⑤瘢痕體質者。慎用:①孕婦、2歲以下幼兒;②艾滋病、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者;③合并嚴重內科疾?。ㄈ鐕乐匦哪X血管疾病、肝腎功能障礙等)者;④合并惡性腫瘤者;⑤慢性病急性發作期者。
三伏貼所用藥物的主要組成為芥子(習稱“白芥子”),具有溫肺豁痰、理氣散結、通絡止痛的功效,該藥多炒制后碾粉備用。三伏貼的具體貼敷部位以中醫辨證為原則,常選取足太陽膀胱經的肺俞、膈俞、膏肓穴,手太陰肺經的中府穴,督脈的大椎穴,任脈的膻中穴,以及經外奇穴定喘穴等。貼敷時患者多取坐位,暴露貼敷部位皮膚,常規消毒后進行貼敷。每伏貼1次,每次選取6~10個穴位,成人每次貼敷2~4 小時、兒童每次貼敷1~2小時。
注意事項
貼敷后應注意避免劇烈運動,防止大量出汗造成膠布脫落;還應注意避免過量食用寒涼食物或海鮮類食物,防止出現嚴重過敏反應。取下貼敷的膠布后,可用溫水沖洗局部皮膚,避免搔抓。由于個體體質存在差異,貼敷后局部皮膚反應也不同。部分患者貼敷部位皮膚可出現刺痛感或小米大小的水皰,均為貼敷后的正常反應。但是貼敷部位出現明顯紅腫、大水皰甚至皮膚潰爛者,應及時來院處理。
供稿 | 治未病科
審核 | 田靜